內勁、內勁,似乎只要提到內勁,便加強證明了所學武術的高深與宏大,彷彿不是一般泛泛者能觸及。然而,多少先賢探求到了最後,卻又留下請往自身求的警語。

 

  難道內勁的養成真有那麼難?

 

  首先,我們得探討一下內勁的定義為何,觀念偏差,往往導致白下苦工。一般人對於內勁的浮面印象,多來自於小說、電視等媒體中,武者雙掌相對,互而鬥力的畫面,似乎真可以從對方掌心吸個一甲子功力過來似的。若抱著這般虛幻的念頭習武,恐怕終免不了挫折與失望。

 

  現實中的內勁,的確要接觸才能作用,卻絕無法吸取功力。以現代白話說,僅是雙方肢體接觸後,接觸點壓力方向、角度、大小的改變。其與一般拳腳招式,最大的不同,在於力量本質,而非外觀。

 

  簡言之,雙方不論以何動作攻防,肢體一定會產生接觸的瞬間,在這當下,由第三者觀視雙方接觸點,並無法判斷施技雙方力量方向、角度、大小的改變,所有的變化,僅接觸雙方能感知,這一股無法以肢體運動路徑察覺的力量流動,即是所謂的內勁。

 

  一般不含內勁之武術動作,其動作發動至結束的路徑,相當容易預測洞悉。正因為如此,攻擊往往無法完全作用,而形成相互擊打,你來我往,大戰百回合的局面。

 

  反之,含有內勁之動作,在接觸的第一時間內,便隨即改變接觸點之作用力,以造成對方對應判斷上的錯誤,進而控制、破壞對方結構。所有的內勁變化,遵循引進落空之理,受制者若內勁操控較弱,則如棋奕,一子輸而滿盤歿,毫無抗搏之力。

 

  良好的內勁養成,正是加強這操控能力。一般而言,習者須於任意之對搏模式中,體驗該門武術各動作於實際應用中,最適切的結構、角度、方向,始能於走架、單練時尋得規範,不合乎實用規範的動作,將導致習者無法獨自經由樁法、拳架、單勢中養成內勁。

 

  內勁的養成略分為三個階段:

 

  【招式階段】:

  拆出拳架中經實用驗證之動作,反覆練習以熟悉其運動軌跡、結構作用等。尤須注意路線、力量不可脫離規範,單練猶如對練,此時凝想動作法度之能力相對重要,否則極易造成動作催勁 太過,一但習慣養成,則無法應用於實際。

 

  【收斂階段】:

  將熟悉之招式動作放小、縮密來練, 一環僅扣一環,將原本有形之招式動作,化為無具體形象之尋常動作。此時動作與動作間的自制力相對重要,往往一個動作發動至一半,即轉換下一動作。

 

  【微動階段】:

  將動作持續縮小,並熟悉以意念控制此微動之狀態,意到勁到而隨心所欲。此時多是意念上之轉換運用,由外觀之,若不動之樁,亦為多數拳種靜樁練意階段。由意念的長期鍛鍊,使身體的微調對應愈趨細膩,進而於對應中先一步洞察並控制對方之思想,終至階級神明。

 

  以上所書,為內勁養成之進程通論,然各家動作法度規範各異,卻不可一概而論,在養成之餘,尚須由自家師長審視,以免畫虎不成終成空。

 

  共勉~

 

轉載自 ~窮變之機~徐子陵http://bcw.no-ip.org/w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詠春無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