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因宗岳門討論版一句武術心法,所衍生聯想的拳論,與大夥分享。

 

  【勁由內換,收便是合,放即是開】

 

  良好的控制狀態,是由一環一環的力量變化緊密構成,為使這力量變化盡量沒有間隙讓對方切斷,就得捨棄有外在動作軌跡可循的運動模式﹝如收拳、放拳﹞,而改由接觸點不動下調整施力方向、力度的模式,此時力量的改變多由整體結構產生﹝如以胯帶動﹞,偏向內在關節的調整,相對而言,便是內了。

 

  在意念上,每一次與對方的變化﹝力量、招式﹞達至平衡,雙方結構合為一整體,力量處於放射前的臨界點,如同被壓迫蓄滿能量的彈簧;當我方再度牽動對應關係,使對方被迫應對並來不及達至下一平衡時,如同被撕裂拆開的結構,順著裂開的弱點,蓄滿的能量便像放箭般、長驅直入擊潰對方。

 

  這裡說的是中國武術運用整體結構控制技巧應敵的基本模式,收對應放、合對應開。把這道理想成一根沾了超強黏膠的竹竿,每一次要採高樹上的果子,便將之深深探入果群,再收回竹竿以獲取果子,當然啦,把『對方的失衡』代入果子,就是所謂的內家沾粘了。

 

  不過前面提過,『收便是合,放即是開』指的是基本模式,隨著操作者的技術熟練層度,其實開與合的分界會漸趨細密。事實上,良好的控制狀態,絕大部分都是在『合』。由這一個『合』轉變到下一個『合』,再練習時,即使情況允許可分勁而發,用者多還是會刻意略過,藉此鍛鍊自已在各種狀況下,持續合勁的能力,同時心理方面也養成了較冷靜的觀察力與自制力。

 

  合勁的狀態如同走單線鋼索,由於力量處於爆發臨界,故多數人不是掉入貿然放勁的一端,就是陷入放棄控制的另一端,要習慣這種高度緊張的狀態,並持續維持,非需要極度穩定的心理狀態不可,這也是好的中國武術難以養成的重大原因!

 

  即使這些理法你全看懂了,也能想像實做的光景,但真要用得熟練,還是得老師口傳心授,加上良好的養成環境才能竟功,想一想,這種難練難以理解的技術,本來就屬小眾,那麼,對於現今良莠不齊的武術界,也就別太苛求了吧。

 

  徐子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詠春無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