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論中,這句話代表了一種整體作戰的思想。闡述了不管是單人走架、或是人我流動時,單一力量在對應中的不足,及整合整體結構力量之重要性。 

 

  中國武術與東洋、西方武術根本上的分歧,在於力量之使用觀念不同。在東洋、西方武術觀念中,希望增加一拳擊出之力量,往往會以加強加強臂力解決。而在東方的解決之道,卻以增強腿、胯、腰、肩與臂之協調性,整合出較臂力更大的力量來。

 

  我們不能一以概全,否定東洋、西方武術之運動觀念。人體作為一個高精密之有機體,自有一套協調與平衡的系統,即使集中所有力氣於拳頭,腰腿還是會自然做出平衡的制動回饋,以防止身體因失去重心而傾倒。所以更精確的說法,應是中國武術限於先天體能薄弱,所以較西方更注重如何有效整合所有結構力量 。

 

  大多武術習者均知所謂一動無有不動,是肢體週身相互配合,以完成一動作的過程。然而一連串複合動作的構成,其啟始點乃重要的關鍵。以發動摩托車為例,啟始動作就像轉動摩托車的鑰匙、按下發動鍵一樣,使得摩托車引擎發動、進而行走。因此用者如何找到每一個動作啟始的那把鑰匙位置,將是影響該動作是否在作用時間內達致協調、整合的關鍵。

 

  以太極拳架起式為例,一般初習易犯錯誤,乃以手領身,雙手浮起後,再下沉帶動腰腿落馬。然此式之啟始關鍵卻在雙手浮起前、胯部的下沉後收,在微動中,若手部位置不變,則因整體重心之下挫,會有掌背浮起之錯覺,此際心念順其勢將雙手浮起,續落其胯,完成起式。以此技巧完成動作,則將有一種【不動自動、一氣呵成】之感。然此【不動】是針對手言,而【一動無有不動】的【一動】正是胯部這關鍵鑰匙。

 

  這把鑰匙,在單人走架中,可能是發動動作的某一點,以人我流動論,可能在敵欲動的某一點上,一髮動則全身動,節節貫串而止於不可不止。

 

  至於任一動作發動的關鍵點,與動作發動之後的排列組合,則屬各家拳術機密心法,且各有特色。可以確定者,若能確實掌握武術中【一動無有不動】的觀念,有效整合身體各部分能量,在與擅長鍛鍊單一極限能力的西方、東洋武術較量中,仍能有一博之力。

 

  共勉~

 

  徐子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詠春無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