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

 

古代中國歷史
兵法與拳法互為影響
而兩者之中心思想
乃建立於陰陽對立統一的哲學理論上
如【孫子兵法】的知己知彼、奇正相生等
著重虛實、動靜、剛柔的運用
以謀取勝的戰術思想
大異於西方之以力取勝

 

就兵法言
明朝抗倭名將戚繼光
針對倭刀鋒利難擋
卻是單一武器的特性
設出結合長、短、攻、防兵器相互連結之複合性陣法【鴛鴦陣】
槍護筅、筅護盾、盾護刀、刀護槍
攻使無法抵禦
防使無隙可乘
長兵與短兵.攻擊與防守巧妙有機的結合起來
成為任何單一武器所不具備的整體性戰略

 

然最重要處並不在長、短、攻、防的結合
乃於各部相互間之協調之聯繫
如何使之巧妙有機的結合起來

 

俞大猷之
【自一人以至百千萬人、.同一法也】
【剛在他力前.柔乘他力後】
已將聯繫之機闡述

 

以兵法推回拳法
如【鴛鴦陣】所示
戚繼光認為個人拳法亦應具備這些特質
乃將當代所流行之各式拳法
做一概括性之收錄
結成【拳經捷要篇】
為我國第一部有系統記載之拳經
此後至清代
各家門派武術均或多或少與之產生關聯

 

其強調【各家拳法兼而習之、此謂上下周全、無有不勝】
此應為戚氏多年殺場爭戰所集之心得
實為完備武術之根本之法

 

然依後學拙見
認為此論立意雖美
卻有易引人誤解之虞
關鍵在於須有高度統一的指揮系統
各個互不隸屬之作戰單位
欲互能支援得當
首重快速通暢統一的軍令聯繫

 

糟就糟在中國武術各家心法
有時南轅北轍
強欲合併
如兩個並行之軍令系統
各自指揮下
部隊怎能不自亂陣腳

 

推回拳法
自清以來百家爭鳴
各家武術為求技術完整
多在本身擅長技術外
均盡量補足拳理設計時之盲點
為的就是避免不同心法間之衝突

 

因此完備武術
截長補短確有必要
但卻須確定一最高指導之心法
待原習之武術已漸趨完備
思想與動作已穩定成熟時
始可嘗試結合補短之技術
以相同心法帶出不同技術
求其不至流於雜亂

 

至此也才堪稱之【兵法入拳】吧

 

共勉

 

徐子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詠春無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